客服热线  021-59995795
创业新闻

上海朱泾:“三创”青年激发大众创业热情

新华网上海4月30日电(记者李荣)在纪念“五四”之际,上海朱泾镇团委主办了表彰会,表彰一批“创新创业创富”的“三创”好青年,以此激发大众创业热情。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朱泾全镇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为了给拥有创业梦想、正在追逐创业梦的青年们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朱泾镇积极打造青年创业平台,在全镇范围内挖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业青年,为这些青年人才们提供创业指导、业务拓展等服务。

据了解,暴风影音联合创始人、酷盘联合创始人兼CEO的顾志诚,就是朱泾这支创业队伍中的一员。在初中时期,顾志诚开始接触计算机、互联网,到了高中,顾志诚买了第一台属于他的计算机,更是一头扎进了计算机的世界里。到了2000年,年仅15岁的顾志诚就做了当时比较知名的论坛“狗狗静电”,并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2003年联合创办了暴风影音播放器。大四下半学期时,顾志诚已经去迅雷工作,在2010年创办了酷盘,并担任CEO。直到酷盘被阿里巴巴收购,顾志诚就去了阿里巴巴工作。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但是贵在“一直往前走”。对于北伽导航公司导航部总监的吴骏而言,他的创业之路是坎坷的,而这份坎坷主要源于导航芯片研发的不易。回想起研发北斗导航芯片时的场景,吴骏坦言,“要经历过数以百次、千次的失败才可能换来一次成功。”为了这一次的成功,吴骏和他的团队一起加班加点,从开始凝练方向,确定方案,到后来的图纸设计、实验测试,凭着一股拼劲以及高端人才的指挥,这支团队在9个月内完成了芯片架构、集成电路设计和算法开发。在2014年9月的路测中,这颗芯片的定位精度为2.5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吴骏看来,每一次产品的研发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虽然次次都是充满失败与艰辛,但是他却从来不会放弃,“因为只有坚持,才会胜利。”

此次,朱泾镇一共为12位青年颁发了“创新创业创富”好青年奖,同时也为贝乐思乐高机器人创意中心负责人王钧韬、宁镜家居创意工作室创始人宁长清等共8位青年颁发“创新创业创富”好青年入围奖。

据朱泾镇团委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这一批创业青年,树立创业榜样,凝聚创业力量。同时将此活动发展下去,成为挖掘青年创新、创业历程和展示创业精神、创新责任的品牌活动,激发和带动了更多青年的创业热情。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越走越宽

毕业季将至,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站在“十字路口”。
或许,早已公布的数据,让即将毕业、正在等录用通知的学子们有些担忧——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

作为这770万中的“半边天”,女大学生的就业之路一直广受关注。纵观今年的就业形势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毕业选择项,已经越来越丰富。应当注意到,在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日渐清晰的背景下,国家出台关于大众前不久,全国妇联组织了新近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优秀女性走进高校,其中不乏优秀创业女性,在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创业故事中,女大学生们收获了勇敢面对挑战的正能量。

为女大学生精心选择创业导师和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已被各级妇联组织的“大姐”们视为己任。她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女大学生获得有效的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进而提高就业能力。此外,让女大学生也能从妇女小额贷款中受益,也是妇联组织与有关部门一道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有力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和妇联扶持这一套组合拳,让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澄海青年只身到上海创业
出生于版画之乡澄海,耳濡目染,从小陈斯壁就对版画艺术情有独钟,多年来痴迷收藏了国内外艺术家版画作品。去年,他只身往上海创业,开办了一家专营版画作品的画廊(见图),搭起了中外版画艺术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国内外版画艺术家、爱好者、收藏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对话。 


迷恋版画 不辞辛苦赴沪创业

陈斯壁1989年从汕头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经营,由于迷恋版画艺术,手头一有资金便四处收集作品,尤其近6年来,他更是大量收藏国内外版画艺术家的作品多达1300多件。说起版画创作,陈斯壁侃侃而谈:一幅完整的版画需要先设计好画稿,再用变化多端的刀法在材料上进行雕刻,最后还要印刷。一幅作品凝聚了艺术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我看来,版画的艺术价值甚至要比国画、油画略高一筹。”虽然版画发源于中国,但现在版画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很多人对版画不甚了解。因此,他心里深藏着一个心愿。

经过多年积累,2009年,他来到国际文化交流的大都市上海寻找创业机会,陈斯壁几乎走遍了上海百来个创意园,最终物色到了一个极佳的地点并在2010年租了下来,创办了凹凸艺术空间公司。据陈斯壁介绍,这里是国外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必经之地,因此也提供了对外交流的广阔空间。画廊每两个月都会推出一位版画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一期国内,一期国外,既让外国友人欣赏到国内的版画作品,也让国内的版画爱好者有机会学习国外的高水准佳作,”陈斯壁告诉记者,至今,已经有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到画廊参观交流,甚至还和一些国外画家结成好友。目前,虽然画廊租金昂贵,经营尚未盈利,但毕竟一方面能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另一方面还能使画廊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窗口。“能为版画发展献出小小的一份力量是非常值得的。”

回汕办展 计划推动儿童版画教育
就在前不久,陈斯壁在汕头举办过一次主题版画展——《中外原创版画精品会展》,据陈斯壁介绍,2011年是版画年,他将在各地举办版画巡回展,首站就选择在汕头,因为汕头曾经是中国版画重镇,是中国农民版画之乡,这里曾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的版画家,如张望、陈望、谢海若、许钦松、杜应强、肖映川等等,希望通过这次画展提供一个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多方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汕头版画这朵艺术奇葩在新时期焕发更为炫丽的魅力。

创画廊、办画展,陈斯壁仍不满足,他还计划在澄海推动儿童版画教学。他介绍说,儿童版画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其灵活的刀刻、天真的构思、淳朴的用色与儿童稚趣十足的美感特点极为契合,通过版画学习,能提高儿童的动手、设计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培养新一代的艺术苗子,推动版画之乡的传承。陈斯壁道出计划:利用画廊这个平台来提供丰富资源,免费给幼儿园、小学老师培训,同时鼓励在学校开展版画美术课程。“目前这一想法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本报记者 刘超群 摄影报道

 

上海每9位青年就有一人创业 青年创业率为11.8%

本报上海4月13日电 (记者曹玲娟)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日前在沪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市居民整体创业活动率为11.5%,即在100名16至64周岁的上海市民中,有12人正在进行创业活动。
青年群体已成为上海创业的主力军。调查显示,上海青年的创业意愿持续活跃。2015年16至35岁的青年创业率为11.8%,意向创业活动率达20.7%,均高于上海市民总体情况,且比2014年的15%有大幅上升。从近几年整体趋势来看,青年创业者群体的比例非常稳定,一直维持在12%上下,也就是意味着上海每9位青年中就有一位是创业者。
2015年,以发现商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的机会型创业比例在上海占比增加到了59.8%,生存型创业占比40.2%,前者明显高于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的生存型创业。自2009年起上海机会型创业比例首次超过了生存型创业以来,两者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而上海创业的热点行业总体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创业企业的存续时间平均为65.6个月,相比2014年略有上升。近几年,上海创业企业的存续时间基本保持在5至6年,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据统计,2015年上海每位创业者平均可以带动8.2个就业机会。
自2005年起,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参照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连续多年开展上海市民创业状况调查项目。

 

《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最新报告发布

大学生创业的态势不仅局限于上海,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府、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学生的观念也日渐放宽,从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转变为毕业后怎么创业。


政策利好,扶持创业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教育部日前公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征求意见。新规定要求学生应履行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的义务。此外,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潮,规定也给予了支持,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折算成学分。

 

我校两名毕业生创业就业事迹入选全国“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典型事迹

为落实国家号召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到基层发挥更大作用的指示精神,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宣传,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我校两名毕业生的创业就业事迹入选全国“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典型事迹。

 

2015年5月,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对各学院推荐的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事迹进行认真评选,最终推荐4名优秀学生人物事迹参加评审。经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初评、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评审,最终我校文化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5届毕业生张宇、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代文斌的创业就业事迹在全国众多候选事迹中脱颖而出,分别入选创业人物和征兵入伍人物典型事迹,获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颁发的《“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纪念证书。

 

本次入选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创业就业事迹将在教育部网站、《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学信网、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等媒体刊登,并将在教育部“微言教育”微信、陕西省教育厅官方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三个大学生创业故事 帮您找回创业的决心与勇气

【摘要】很多大学生都想创业,但由于缺乏经验及勇气,只有少数人踏出创业第一步。这里将为您介绍三个大学生创业故事,希望能够帮助一些人找到自己的勇气与决心。

 

大学生创业故事:潮酷“校服”,一夜爆红
“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选择面对”,配上个性的广告词,4款由学生模特展示的西南交通大学“秋季校服”最近两天爆红,校服的预售信息在微博、微信上发布短短2天,阅读量已超过15000人次,收到了超过250套的订单。
“中学有校服,大学里只有各种文化衫,我们打算做件‘高大上’的校服出来。”“校服”创业团队合伙人、西南交大材料学院大四学生黄子都说,该“校服”从设计理念到服装选料、联系厂家、选择模特以及市场营销等,都是团队与某校园潮流品牌合作完成的。
他们以棒球服为基本设计,添加了西南交大英文拼写和建校时间等元素,既有时尚度也有校园风味。4款校服背部都印有“18”这个数字,团队成员杨军辉道出其中“秘密”,“今年西南交大118年岁了,印上18,是希望母校永远年轻,活力无限。”
预购校服的人不仅有在校生,还有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甚至还有老师。“这套校服很酷很潮流,但这种酷炫并不是非主流,背后是浓浓的交大情结。”一位姓武的同学第一时间预购了两套校服,他说:“在学校读了这么多年书,买套同学设计的校服,值得一生珍藏。”
杨军辉说,团队打算下一步把这样的文化推广到西南地区的高校,“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骄傲地穿上自己大学的校服,度过青春岁月。”

 

大学生创业故事:驾校不好找,先找APP帮忙
“从今年5月底到现在,通过我们‘学车帮’报名驾校的同学有100多人了。”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贺成佳得意地说。除了学生,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武林山科技有限公司CEO。“学车帮”APP是贺成佳团队的创业项目,该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点开“学车帮”,发现该APP主要包括驾校信息和驾考题库两部分内容,其中,学车价格、场地位置、学员评价、教练简介等信息一应俱全。
“我们在APP中收入了成都理工大学附近20所驾校的信息,”贺成佳说,因为平台对驾校免费,加之驾校自身竞争激烈,所以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得到了驾校的欢迎。贺成佳的团队还对2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用户需求、定位产品功能。功能开发出来以后,还建了两个内测群,进行意见反馈和收集。
一位通过“学车帮”报名驾校的同学说,“这个APP信息透明,缴好多钱,什么时候考试,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果乱收费或者拖着不考试,就可以直接在同学间曝光它。”贺成佳笑言,就是因为自己大二时“被驾校各种坑”,所以才萌生了用新媒体实现驾校信息全面、服务透明的想法。现在,这个创业团队不仅注册了公司,且于今年8月入驻了成都高新区创业园进行孵化。“我们的想法是把‘学车帮’从成都高校推广到全国高校。”

 

大学生创业故事:贫困家庭孩子,大学变身百万富翁
潘文伟,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高考是当地的理科状元,成绩非常的优秀。在大学里,勤工俭学,自食其力。当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服装项目的时候,他发现了潜藏的商机。
他不懈努力打听到了这次参与招投标的几个公司,假装成客户,一个一个的打电话,询问不同质量服装的最低价格,并自己跑上门和厂家谈生意。在投标的价格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在学院领导面前阐述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最终投标成功。虽然这次从中只赚到了两万块,但这让他找到了创业的感觉,也尝到了甜头。
大学生创业,敢于尝试才会赢得经验和机会。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开头往事难。潘文伟也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他曾经为了生意,两次睡在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但这些辛酸,他都坚持下来了。
在我很穷的时候,我从不悲观,相反,我还充满一个信念,我要将商场最宝贵的东西搬回家。之后,他陆续做了好多的不同领域的生意,和朋友开酒吧,投身股票,都赚了不少的钱。潘文伟在大学城里开了间网络公司,总共投资了五十多万元,自己做起了老板,好多的员工都是同校甚至同班的。经过几年打拼,他现在的身价已近300万元。让贫困的家庭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自己也购置了房产,开上了轿车。
潘文伟说道:“做事情不要瞻前顾后,要大胆去做,即使是最好失败了也是值得的。如果您不敢踏出第一步,遇到挫折就害怕,您就永远停留在那里,止步不前。眼前的困难,可能跨过去之后您就发现了自己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今年22岁,从来都不怕失败,现在说三十而立都还早,失败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从头再来嘛!”
“学习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要多动手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的邓爷爷说的。现在很多大学里的学生上完专业课后,其余的时间就用来睡觉玩游戏,这是在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马仁平的创业故事

“快递是物流中最高端的行业,而全峰又是快递行业中的一批黑马!”作为全峰快递信阳总代理,马仁平踌躇满志地说。

1983年初春,马仁平出生在光山县寨河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中贫困,初中毕业后马仁平就辍学到县城打工。初出家门,人生地不熟。一个14岁的小小少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在一家电子监控公司,从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默默做起。这一干就是9年时光。

时间到了2006年,此时的马仁平手头上也积攒了些积蓄,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开了一家小超市。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仁平又接触到了羽绒服行业。羽绒行业的客观利润,让马仁平在这行一待就是10年。10年商海沉浮,对于马仁平而言,他收获良多。吃了些苦头,栽了些跟头;也积累了些金钱和人脉。而对于事业的发展,他显然不满足于现状。总想有所尝试和突破的念头,也时常让他在无数个夜里辗转难眠。

2012年,马仁平在一个多年从事快递行业的朋友带领下,渐渐开始了解这一行。经过一年的接触,他很是看好快递这个新兴行业的前景。马仁平告诉记者:“如今,八零九零后慢慢成为社会消费主体。这类人群大多喜欢网购。随着淘宝等一系列国内外电商的兴起,快递行业的发展空间真是不可小觑。”经过多方对比、筛选,最终马仁平选择了代理全峰快递。

全峰这个品牌,或许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熟知。但是,在短短的四年间,全峰快递这家开始不到30人的小小公司,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一家拥有59个大型转运中心、3000余家营业门店、3800辆运营车辆、员工近30000人的企业。

马仁平告诉记者,全峰的创业故事和当初自己的奋斗历程很是相似。同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凭着一股子闯劲、一腔热血,没日没夜干得热火朝天。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觉得自己能成。说不出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一股子劲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儿!

经过不停往返全峰总部,向企业展示自己的实力与诚意,马仁平2013年终于拿到了全峰快递信阳总代理资格。

开始运营时,由于人手不足、车辆不够,马仁平就亲自开车去送快递。有时,一个小包裹还抵不上油钱。经过两年的有效经营,全峰快递信阳站已经从刚接手时的三个站点,发展到了现在的覆盖各县区20多个站点。

“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事业,直到如今经过几年的成长和沉淀,我才越来越感受到这种‘峰式信念’的魅力。它每天把我架在火上烤,让人无从懈怠。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全面发展,全峰就是靠着这种信念茁壮成长。”马仁平目送着一辆辆装满包裹的快递三轮从站点奔向千家万户,他感慨万千地说:“一项新的服务,从想法萌芽到服务消费者,中间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错、打磨。只想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种工匠精神。而我也在跟随着全峰的脚步,由青葱变得成熟、由鲁莽变得沉稳。不再彷徨和浮躁,沉下心来做事情,静下心来做事业。”

这,就是马仁平的创业故事。

 

军人下海创业故事

军人创业,带有军人独特的特征,耐人寻味]一个特殊的商人,西装革履、头发蓬乱、眼带血丝,挤在狂欢的人群中,却无心欢乐。他不时地看表,匆匆指挥着手下人抓住时机,务必拍下那些令他呕心沥血的瞬间。

这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商人叫陈延文,北京大陆优力达科贸公司的老板,中国最早专营电子设备用阻容元件的人。此刻,站在天安门广场,回想起三年来捣腾焰火的付出:近千万元的资金,公司今年主营业务下滑……他无悔。

能为北京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留下自己的足迹,一辈子活着就没白走这一遭。”陈延文的解释,有着北京汉子独有的旷达。

被逼下海

军人出身的陈延文怎么会经商?这还得“感谢”798这个机制不活的军工老厂。

 

1980年,从武汉空军飞行大队退伍五年的陈延文被分配到军工大厂798。和其他普通工人一样,陈延文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直到某天下午,一个“鬼子”的一句话,改变了他后半辈子的人生轨迹。

当时,798厂引进了一条日本村田电子公司的机械化生产线,负责生产线的日本专家公开宣称:“在未来的中国,所有的电子行业都无法脱离这种电子包装物。”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专家不过是在说大话,只有陈延文留心琢磨起来,还不时向专家讨教。到了1989年,陈延文向领导提议:供应科应该向北京市、向全国供应材料,争取更大的市场。为此,他主动请缨,要来15万元流动资金,6个人,经营、财务、人事三项权力,成立经营门市部,自负盈亏,每年向供应处上交5万元。

上半年,门市部亏了5万元,但陈延文依然积极拓展市场,飞南方、走西部,终于在下半年迎来了好收成。年底算账,扣除上交的5万元,全年净赚3.6元。

赚钱的门市部让一些人眼红了,厂里突然要求调高上交金额,供应处甚至查出了陈延文“五大罪状”其中竟然包括“出差坐飞机”和“私自买西装”。

稀奇古怪的罪状让陈延文感到恼火:“我有一身本领,何必屈就于此?”被闲置在家的陈延文决心辞职,下海经商。

 

1995年,陈延文开办了北京大陆优力达科贸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营早已轻车熟路的电子特种胶纸带。开业后,依靠过去建立的良好关系,陈延文顺利拿下了日本村田公司的独家代理权,又与台湾的生产厂商达成了合作,初步建立了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线。

专业性极强的生产流程、技术指标也为这个不被人熟知的市场筑起了高墙,使得陈延文的公司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顺利成长。

陈延文的开局非常理想。80万元一货柜的货,转手就能卖到110万元左右。与台湾方面的合作采取销完结账的方式,几乎没有库存,资金压力很小,而他迅捷的回款速度,又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信任。第一年,陈延文就做了300多万元的生意,利润率超过30%。随后,公司业绩逐年递增,2003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2004年更是突破了2000万元。

异想天开育黑马

陈延文富了,但富得不满足。他总想着:人生一世,得留下点什么。

直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看着电视直播的陈延文突然“开窍”了。他想起42年前的国庆节,他第一次骑在父亲肩膀上,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天空绚丽的焰火,8岁的他曾问爸爸:“为什么不打成‘庆祝国庆’的字呢?”

爸爸的回答是:“等你长大了,说不定就能打了。”

陈延文早已长大,但有字的焰火却没有出现:2001年没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也没有。

陈延文决定自己干。2006年初春,他来到了中国著名的焰火之乡——浏阳,开始为他的“异想天开”忙活开来。他兴致盎然地走进一家又一家焰火生产企业,访问一个又一个花炮技师,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经过前后三次浏阳之行,他总算明白:要做能打出字的焰火,传统技术不行。

此时,军旅生涯帮了陈延文的忙,他想起了部队的信号弹!借用电视机像素点成像的原理,将焰火弹经膛压管按造型发射到空中,不就成了吗?


2007年7月,陈延文组建了一支二十来号人的“游击队”。这个队伍既有公司的员工,也有“弹药”供应厂商的代表,还有临时雇用的保安。由于没有燃放证件,陈延文的队伍不得不和警察在昌平的马路上,望京的高楼下,朝阳的东坝乡和崔各庄打起了游击。

从案头设计到产品成型,并达成真正的空中焰火造型效果,难题接踵而至。

“一个月出去十来次,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出发,一般实验到凌晨一两点钟才撤。”研究焰火,没有测高仪可不行。买不起几百万元一个的测高仪,他就把试射点定在北京五环附近的几栋高楼边。试射时,专人举着照相机在楼上拍摄,借大楼测高。为了不扰民,更为了不惊动警察,他又把燃放时间再次推迟……

如何把火药打在同一高度也是一个难题。浏阳礼花厂的技术员曾抛下一句话:“火药在200米的时候跳动五六米很正常,美国、日本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别自不量力了。”此后,他又咨询了信号弹军工厂的专家,难题依然无解。

然而,陈延文没有放弃,幸运女神也没有将他抛弃。一次偶然的试射中,两枚焰火一高一低,竟然打平了。这个不经意的瞬间让陈延文找到了答案:关键在于发射时弹出的皮塞子!他顺藤摸瓜,一举完成了“焰火膛压精确发射系统”专利的研究。

此时,陈延文迎来了最关键的机会:应奥组委焰火专家赵家玉教授之邀,陈延文见到了北京奥运会以及后来国庆60年庆典焰火表演的总导演蔡国强。陈延文以为,总算要“修成正果”了。

然而,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会面。陈延文在饭局上向蔡国强解释“膛压”原理,蔡国强其实根本没听懂,更把他的“膛压”听成了“弹簧”。看着陈延文一副北京“侃爷”的样子,蔡国强压根不相信这样一个做电子包装材料的民营企业老板,能搞成外国高科技芯片烟火弹都实现不了的飞跃。

但金子总会发光。在经过几次公开招标、试射之后,陈延文烟火的表现彻底征服了蔡国强,征服了所有评委。一个个清晰的“奥运五环”、“大脚印”、“60”,得以在北京的天空绽开。

梦想的新开始

为了圆自己的焰火梦,陈延文为研制膛压发射技术投入1000多万元。其中,研发、设备、人员工资上投入约300万元,造各种膛压炮共用了692万元。而奥组委只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他的炮,奥运结束后,陈延文只收到了一张210万元的支票。